来源:青山湖科技城
当你走进各大商场,你会发现,曾经可以付费购买的塑料袋消失了踪影,环保袋取而代之;不少连锁咖啡、奶茶店将塑料吸管替换成了纸吸管,一时间,“用纸吸管喝奶茶有多难”还成了热门话题。
塑料产品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方便的同时,“白色污染”问题也在日渐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在全国实施了12年的“限塑令”已于2020年12月底在部分城市升级为“禁塑令”;2021年1月,号称我国史上最严的“限塑令”正式生效。为了真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杭化院”)的展览厅,这些可降解材料制品被一一陈列。
“这些产品都是由淀粉衍生物和微纳米纤维素复合其它全降解材料制成的。与其他只能部分降解的产品不同,它们在自然环境中6个月左右就可全部降解,彻 底回归大自然,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杭化院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姚献平院长的助理田清泉高级工程师介绍,“国家第 一代可降解环保塑料袋是在海南和长春大型商超试点使用的,但是它存在两大痛点——价格高、强度低,生产、推广起来就很困难。”
据了解,杭化院早在去年就已经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降解材料专用淀粉衍生物、微纳米纤维素研发上取得了成果,并成功应用在全降解新材料产业上。目前,杭化院已建成国内首条100kg/d微纳米纤维素的中试线,在纳米纤维素绿色、低成本、连续化制备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纳米纤维素粗细只有头发丝的两万分之一,重量仅为钢材重量的五分之一,但强度却是其5倍。纳米纤维素来源广,从理论上来说,所有植物的纤维素都能成为它的原料来源。”田清泉说,“姚献平院长科研团队通过将淀粉衍生物结合纳米纤维素研发的全生物降解塑料,成功解决了传统可降解环保材料的两大难题,并在去年建立了规模化生产线,已经开始分批次投产,目前主要应用在浙江各大商超。”
目前,杭化院正在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加快建设两大中心、一个生物质新材料成果孵化产业园——浙江省生物质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成果孵化产业园,为积极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生物质新材料创新策源地、创建新型研机构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会在快递袋、一次性可降解餐具这些产品上,进一步创新研发。现阶段,这项新材料的研究在全世界也是起步不久,相信今后我们一定能克服难关取得更好的成果。”杭化院的科研团队满怀自信。